第69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69章
薄文君閱歷比較少,並不代表她就是個無知少女,她只是之前從沒有遇到過需要她如何爭取的事情,如今遇上這種事,薄文君這一路上思來想去,最後能做的也唯有走一步看一步。畢竟,如今的劉昌已經不是曾經那個可以頑笑的表哥了!
薄文君對於將來會發生的事情都比較坦然,只要劉昌不是滿懷惡意,她覺得都可以接受。
何況如今看起來,劉昌也沒什麽惡意。她們到了行宮沒多久,內府的人就來過一趟,給她們送來了許多東西,又幫她們量體裁衣,若真是有什麽想法,不聞不問不是更好嗎?
劉昌這邊的確是沒有遷怒一幫小姑娘的意思,他早就想好了,鑒於兩人之間比較近的血緣,不會讓薄文君有孩子,這就註定了,薄文君的未來可能會比較慘淡。如果薄氏陪嫁的媵妾可以生下健康的孩子,那麽,薄文君將來也會有個依靠,但是,劉昌並不能保證會將這個孩子立為儲君。
立儲這種事情,很多時候根本不能感情用事,漢宣帝何等英明之君,結果就因為顧念與許皇後之間的感情,哪怕知道太子不靠譜,最後依舊將皇位傳給了太子,最後西漢的確從他兒子開始走向衰落。
劉昌也沒打算在這個時候搞什麽君主立憲,那君主就是個吉祥物,不需要考慮君主的賢愚。所以,他將來立儲,是需要考慮兒子們的資質的,一個愚蠢無知的皇帝,在這個時代,註定會造成巨大的悲劇。
有著這樣的覺悟之後,劉昌根本不打算在男女之事上耗費多少功夫,他如今需要的是,趁著這次的戰爭,給遼國得到足夠的好處。
這個時代,或許上層的消息非常靈通,但是對於百姓來說,卻是非常閉塞的。
商隊往來,運輸的商品也跟百姓並無什麽關系,而盡管朝廷在地方上設置露布,向地方百姓宣讀中央的政策,比如說,之前劉恒宣布田稅三十稅一,口賦的年齡向後推移,這些事情都是會公布到露布上的。但是劉恒吃飽了撐著,才會將遼國的情況公布在露布上。而地方上的官員豪強巴不得隱瞞消息,畢竟,他們都不想看到百姓一個個跑到遼國去。那些跑來淘金的游俠,同樣出於私心,根本不會在其他地方多嘴,以至於,北地盡管距離遼國已經很近,但是尋常百姓至今還不知道遼國是什麽情況,之前朝鮮收攏流民,人家也不是因為知道朝鮮收容流民才跑過來的,實際上,大家都是覺得跑到遼東這裏不會遇上匈奴人,才會往這裏跑。
而這回,遼國出動了數萬大軍,幫忙駐守燕趙這邊諸多關隘,隨同而來的還有許多遼國的商人,這些商人跑過來,一方面是為了打了勝仗之後的戰利品,另一方面,就是跑過來找銷路來了。
他們也不嫌麻煩,不光是在市集上擺攤,而叫夥計帶著針頭線腦還有各種零碎的小東西去村裏面叫賣,橫豎遼國武德充沛,這些夥計身上也都帶著防身的東西,所以,也不擔心有人殺人越貨。
然後,來自遼國的各種商品頓時就在北地火了!
尋常百姓人家,你讓他們買成匹的布料,他們是買不起的,就算他們自個養蠶收絲,種植苧麻,但是,這些多半要賣給別人,自家頂多留下一點葛麻用來做衣服,像是比較溫暖的季節,鄉間那些農人幹活都要先將身上的衣服脫掉,免得幹活的時候把衣服給鉤破了。一件衣服反覆縫補,更是基本操作。
但是縫補衣服,也是需要材料的。線可以用自家弄的麻線,而針就不一樣了。大漢這邊,民間正常使用的針很多還是竹針和骨針,鐵針鋼針什麽的,幾乎沒有。而上層倒是會使用金屬針,一般是銅針,都要反覆捶打成條狀,然後再打孔,磨出針尖,再打磨光滑。而真正能夠大量生產鋼鐵針具,其實已經是唐宋時期的事情了,那時候冶煉技術提升了,直接將熱鐵拉成鐵絲,然後分成小段,一頭先砸扁,再用細鐵錐砸出細孔來,饒是如此,成本其實依舊不算低。
而遼國這邊,已經可以用機械生產鋼針,雖說比起後世的針來說粗了不少,但是成本可比大漢這邊低多了。漢地那邊的商人壓根沒在意這種針頭線腦的玩意,他們就盯著那些貴重的玩意,而遼國這些商人除了那些大宗的商品,幹脆就將許多物美價廉或者是在遼國已經沒法賣積壓的貨物拉了過來,像是針線這些,又不占地方,一盒就能裝上一大堆,一根針賣一個錢,也是能賺不少的。
除了鋼針之外,比較暢銷的還有布頭,這些布頭一般是殘次邊角料,遼國那邊幾乎賣不出去了,但是在漢地這邊還是很受歡迎的。還有就是糖,當然,是那種比較劣質的糖,裏面還夾雜著不少甜菜渣子,這些糖放在遼國,就是糊弄那些土人的,而對於漢地百姓來說,買這個糖,可比自家制作飴糖劃算多了,因此,也樂意花一點錢,買上一些粗糖哄孩子。
另外一些什麽香包玩具、彩線頭花之類的,也有人買,不過對於貧苦百姓來說,也只能是看看罷了。
通過這些貨郎,這些百姓也知道了遼國那邊的情況,在聽說在遼國,不論男女都能分地,而且也不用服徭役,只需要繳納田稅,而不用什麽人頭稅之後,一個個都很是憧憬,當然,對於那些家有恒產的人來說,就算是心動,也沒幾個人會拋家舍業,跑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重新開始,而對於一些已經快要一無所有的人來說,遼國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因此,一些人就偷偷摸摸開始詢問怎麽樣才能去遼國。雖說如今遼國那邊大規模的移民已經停止了,但是對於來自漢地的移民還是會大開方便之門的。若是能拉人移民,還能得到官府的獎勵。因此,那些貨郎一個個拍著胸脯,表示只要在大軍離開之前,趕到關隘那邊,到時候自然可以跟隨他們一起前往遼國,期間也不用他們花銷什麽,到了地方,官府就會安排。
這條件越好,許多人越是半信半疑,不過,想要跑路的人本來就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了,就算是心有疑慮,他們也是願意去冒個險的,畢竟,他們本來就一無所有,繼續留在家鄉,只怕交不起口賦,都要被充作官奴了,還有什麽可失去的呢?
一開始遼國這些商人到處賣東西的時候,邊地官府還不當回事,結果等到知道了那些貨郎居然跟百姓鼓吹遼國的移民政策之後,一個個就都坐不住了。
地方上的人口數量一直是官員上計的重點,北地在這方面本來就已經是重災區了,因為北地這邊常年遭遇匈奴的侵擾,年年都有百姓被殺被擄,他們硬是沒地方跑,有合適的地方早跑了。
之前朝鮮收攏流民,也就是在邊關的地方設置粥棚什麽的,吸引百姓過去,而遼國如今,許下的條件,簡直豐厚得讓人難以置信。再叫這些貨郎持續下去,來年上計,他們只怕連官帽都保不住了!
因此,即便知道遼國大軍是來幫著他們守邊的,他們還是硬著頭皮,冒著得罪遼國的風險,將這些商人給禮送出境,只讓他們在邊境市集售賣商品。
好在對於這些商人來說,已經摸清楚大漢這邊是個什麽情況了,之後應該賣什麽,一個個心裏都有了數。同樣有數的還有北地的許多商人。他們之前其實也會去遼國做買賣,但是那個時候,大家就沒想到,這些平常的東西居然也挺賺錢,這等細水長流的買賣也更加不起眼,不容易被上頭盯上。要知道,漢家可是有陵邑制度,從劉邦那時候,就開始遷徙各地豪強地主去皇帝陵墓附近居住。這對於地方上的豪強地主來說,簡直是噩夢。
不少豪商也是被遷徙的對象,你要是生意做得太大,被上頭知道了,那麽就很難逃出被強行遷移的命運,他們在地方上有著一定的影響力,但是到了關中,哪個豪商背後沒有個高官顯爵做護身符,他們這些外來戶,如果不能盡快找到一個保護傘,多半要被吃幹抹凈!所以,如果能夠悶聲發大財,那就再好不過!
這些人一下子就對遼國的各類廉價小商品感興趣了起來,等到遼國那些商人都去了邊境的市集,一幫商人就一窩蜂趕了過去。他們也知道,不可能將所有東西都包圓了,要是互相競爭還容易被擡價,因此,熟識的那些商人商議了一番,劃分好了範圍,就直接開始了大采購。
甚至,附近一些牧民也聞訊趕來,比起漢家百姓,這些牧民更是什麽都缺,因為漢家與匈奴常年沖突,邊市也是經常關停,只能等著有走私的商隊經過他們部族,如今聽說邊市又開了,便有許多牧民驅趕著牛羊過來趁著冬天到來之前,先購買一些必需品回去。這些牧民過來的時候,一開始差點被人懷疑是匈奴人又要入侵了,探子反覆打探了好幾次,才確定人家就是來采購的,饒是如此,大家也沒真的放心,萬一這些人是來打探軍情的呢?
比起那些錙銖必較的漢地商人,這些牧民可就大方多了,生意做得也痛快,他們留下了大群的牛羊,最後帶著大量的商品心滿意足地離去,而這些同樣引起了左賢王部的註意。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薄文君閱歷比較少,並不代表她就是個無知少女,她只是之前從沒有遇到過需要她如何爭取的事情,如今遇上這種事,薄文君這一路上思來想去,最後能做的也唯有走一步看一步。畢竟,如今的劉昌已經不是曾經那個可以頑笑的表哥了!
薄文君對於將來會發生的事情都比較坦然,只要劉昌不是滿懷惡意,她覺得都可以接受。
何況如今看起來,劉昌也沒什麽惡意。她們到了行宮沒多久,內府的人就來過一趟,給她們送來了許多東西,又幫她們量體裁衣,若真是有什麽想法,不聞不問不是更好嗎?
劉昌這邊的確是沒有遷怒一幫小姑娘的意思,他早就想好了,鑒於兩人之間比較近的血緣,不會讓薄文君有孩子,這就註定了,薄文君的未來可能會比較慘淡。如果薄氏陪嫁的媵妾可以生下健康的孩子,那麽,薄文君將來也會有個依靠,但是,劉昌並不能保證會將這個孩子立為儲君。
立儲這種事情,很多時候根本不能感情用事,漢宣帝何等英明之君,結果就因為顧念與許皇後之間的感情,哪怕知道太子不靠譜,最後依舊將皇位傳給了太子,最後西漢的確從他兒子開始走向衰落。
劉昌也沒打算在這個時候搞什麽君主立憲,那君主就是個吉祥物,不需要考慮君主的賢愚。所以,他將來立儲,是需要考慮兒子們的資質的,一個愚蠢無知的皇帝,在這個時代,註定會造成巨大的悲劇。
有著這樣的覺悟之後,劉昌根本不打算在男女之事上耗費多少功夫,他如今需要的是,趁著這次的戰爭,給遼國得到足夠的好處。
這個時代,或許上層的消息非常靈通,但是對於百姓來說,卻是非常閉塞的。
商隊往來,運輸的商品也跟百姓並無什麽關系,而盡管朝廷在地方上設置露布,向地方百姓宣讀中央的政策,比如說,之前劉恒宣布田稅三十稅一,口賦的年齡向後推移,這些事情都是會公布到露布上的。但是劉恒吃飽了撐著,才會將遼國的情況公布在露布上。而地方上的官員豪強巴不得隱瞞消息,畢竟,他們都不想看到百姓一個個跑到遼國去。那些跑來淘金的游俠,同樣出於私心,根本不會在其他地方多嘴,以至於,北地盡管距離遼國已經很近,但是尋常百姓至今還不知道遼國是什麽情況,之前朝鮮收攏流民,人家也不是因為知道朝鮮收容流民才跑過來的,實際上,大家都是覺得跑到遼東這裏不會遇上匈奴人,才會往這裏跑。
而這回,遼國出動了數萬大軍,幫忙駐守燕趙這邊諸多關隘,隨同而來的還有許多遼國的商人,這些商人跑過來,一方面是為了打了勝仗之後的戰利品,另一方面,就是跑過來找銷路來了。
他們也不嫌麻煩,不光是在市集上擺攤,而叫夥計帶著針頭線腦還有各種零碎的小東西去村裏面叫賣,橫豎遼國武德充沛,這些夥計身上也都帶著防身的東西,所以,也不擔心有人殺人越貨。
然後,來自遼國的各種商品頓時就在北地火了!
尋常百姓人家,你讓他們買成匹的布料,他們是買不起的,就算他們自個養蠶收絲,種植苧麻,但是,這些多半要賣給別人,自家頂多留下一點葛麻用來做衣服,像是比較溫暖的季節,鄉間那些農人幹活都要先將身上的衣服脫掉,免得幹活的時候把衣服給鉤破了。一件衣服反覆縫補,更是基本操作。
但是縫補衣服,也是需要材料的。線可以用自家弄的麻線,而針就不一樣了。大漢這邊,民間正常使用的針很多還是竹針和骨針,鐵針鋼針什麽的,幾乎沒有。而上層倒是會使用金屬針,一般是銅針,都要反覆捶打成條狀,然後再打孔,磨出針尖,再打磨光滑。而真正能夠大量生產鋼鐵針具,其實已經是唐宋時期的事情了,那時候冶煉技術提升了,直接將熱鐵拉成鐵絲,然後分成小段,一頭先砸扁,再用細鐵錐砸出細孔來,饒是如此,成本其實依舊不算低。
而遼國這邊,已經可以用機械生產鋼針,雖說比起後世的針來說粗了不少,但是成本可比大漢這邊低多了。漢地那邊的商人壓根沒在意這種針頭線腦的玩意,他們就盯著那些貴重的玩意,而遼國這些商人除了那些大宗的商品,幹脆就將許多物美價廉或者是在遼國已經沒法賣積壓的貨物拉了過來,像是針線這些,又不占地方,一盒就能裝上一大堆,一根針賣一個錢,也是能賺不少的。
除了鋼針之外,比較暢銷的還有布頭,這些布頭一般是殘次邊角料,遼國那邊幾乎賣不出去了,但是在漢地這邊還是很受歡迎的。還有就是糖,當然,是那種比較劣質的糖,裏面還夾雜著不少甜菜渣子,這些糖放在遼國,就是糊弄那些土人的,而對於漢地百姓來說,買這個糖,可比自家制作飴糖劃算多了,因此,也樂意花一點錢,買上一些粗糖哄孩子。
另外一些什麽香包玩具、彩線頭花之類的,也有人買,不過對於貧苦百姓來說,也只能是看看罷了。
通過這些貨郎,這些百姓也知道了遼國那邊的情況,在聽說在遼國,不論男女都能分地,而且也不用服徭役,只需要繳納田稅,而不用什麽人頭稅之後,一個個都很是憧憬,當然,對於那些家有恒產的人來說,就算是心動,也沒幾個人會拋家舍業,跑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重新開始,而對於一些已經快要一無所有的人來說,遼國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因此,一些人就偷偷摸摸開始詢問怎麽樣才能去遼國。雖說如今遼國那邊大規模的移民已經停止了,但是對於來自漢地的移民還是會大開方便之門的。若是能拉人移民,還能得到官府的獎勵。因此,那些貨郎一個個拍著胸脯,表示只要在大軍離開之前,趕到關隘那邊,到時候自然可以跟隨他們一起前往遼國,期間也不用他們花銷什麽,到了地方,官府就會安排。
這條件越好,許多人越是半信半疑,不過,想要跑路的人本來就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了,就算是心有疑慮,他們也是願意去冒個險的,畢竟,他們本來就一無所有,繼續留在家鄉,只怕交不起口賦,都要被充作官奴了,還有什麽可失去的呢?
一開始遼國這些商人到處賣東西的時候,邊地官府還不當回事,結果等到知道了那些貨郎居然跟百姓鼓吹遼國的移民政策之後,一個個就都坐不住了。
地方上的人口數量一直是官員上計的重點,北地在這方面本來就已經是重災區了,因為北地這邊常年遭遇匈奴的侵擾,年年都有百姓被殺被擄,他們硬是沒地方跑,有合適的地方早跑了。
之前朝鮮收攏流民,也就是在邊關的地方設置粥棚什麽的,吸引百姓過去,而遼國如今,許下的條件,簡直豐厚得讓人難以置信。再叫這些貨郎持續下去,來年上計,他們只怕連官帽都保不住了!
因此,即便知道遼國大軍是來幫著他們守邊的,他們還是硬著頭皮,冒著得罪遼國的風險,將這些商人給禮送出境,只讓他們在邊境市集售賣商品。
好在對於這些商人來說,已經摸清楚大漢這邊是個什麽情況了,之後應該賣什麽,一個個心裏都有了數。同樣有數的還有北地的許多商人。他們之前其實也會去遼國做買賣,但是那個時候,大家就沒想到,這些平常的東西居然也挺賺錢,這等細水長流的買賣也更加不起眼,不容易被上頭盯上。要知道,漢家可是有陵邑制度,從劉邦那時候,就開始遷徙各地豪強地主去皇帝陵墓附近居住。這對於地方上的豪強地主來說,簡直是噩夢。
不少豪商也是被遷徙的對象,你要是生意做得太大,被上頭知道了,那麽就很難逃出被強行遷移的命運,他們在地方上有著一定的影響力,但是到了關中,哪個豪商背後沒有個高官顯爵做護身符,他們這些外來戶,如果不能盡快找到一個保護傘,多半要被吃幹抹凈!所以,如果能夠悶聲發大財,那就再好不過!
這些人一下子就對遼國的各類廉價小商品感興趣了起來,等到遼國那些商人都去了邊境的市集,一幫商人就一窩蜂趕了過去。他們也知道,不可能將所有東西都包圓了,要是互相競爭還容易被擡價,因此,熟識的那些商人商議了一番,劃分好了範圍,就直接開始了大采購。
甚至,附近一些牧民也聞訊趕來,比起漢家百姓,這些牧民更是什麽都缺,因為漢家與匈奴常年沖突,邊市也是經常關停,只能等著有走私的商隊經過他們部族,如今聽說邊市又開了,便有許多牧民驅趕著牛羊過來趁著冬天到來之前,先購買一些必需品回去。這些牧民過來的時候,一開始差點被人懷疑是匈奴人又要入侵了,探子反覆打探了好幾次,才確定人家就是來采購的,饒是如此,大家也沒真的放心,萬一這些人是來打探軍情的呢?
比起那些錙銖必較的漢地商人,這些牧民可就大方多了,生意做得也痛快,他們留下了大群的牛羊,最後帶著大量的商品心滿意足地離去,而這些同樣引起了左賢王部的註意。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